返回

红楼兵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81章 争取人心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重新回到雁门关,代州的大户们先后来劳军,王信每日忙着接待。

    这些大户看起来不起眼,仿佛没什么力量似的,实际上才更难对付,明面上的敌人好对付,暗地里的敌人连方向也没有。

    “大户都不是好人。”史平见将军整日被大户们包围,忍不住嘟囔道。

    王信听到史平的孩子话,忍不住笑出声,还是年轻好啊。

    听到将军的笑声,史平不满,“将军嘲笑我。”

    “我错了。”王信摸了摸史平的脑袋,连忙道歉,虽然道歉,脸上却没有一点歉意,仿佛看着自家晚辈似的,史平一脸无语,拿将军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现在自己的亲卫越来越多,因为少年实在是多。

    为什么少年越来越多呢,因为自己信服自然,虽然自然很残酷。当兵打仗自然是先消耗青壮,最后是少年,所以这两年里,越来越多的少年流落到自己手里。

    既然吃了兵粮,那就是当兵的,当了兵要有责任,容不下天真。

    所以少年们要吃苦,军队给他们一个家,养活他们,培养他们,而少年们也要好好学习,跟上军队的要求,不允许滥竽充数。

    哪怕是哭,也要哭着完成学习和训练,不存在躺平的选项。

    这是没有条件可以谈的,王信从而对这些少年亲卫们很惭愧,虽然这些规矩都是自己定下的,而自己也不打算松开口子,但是并不妨碍内心的惭愧和怜悯。

    王信叹了口气,自己对待大户有很清楚的认知,说道:“你要明确的知道,很多时候,大户与百姓们是一起的,而不是分裂的。”

    史平听到将军的解释,并不满意这个回答。

    这就是环境的影响,在河西营这个半封闭的环境里,史平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。

    王信没有因为史平的不信服就感到不满,笑道:“百姓把自家田地投献给大户避税避徭役,大户从中获利,因为大部分百姓都在如此做,官府就算想要管也管不了,所以官府上不上税,大户势力越来越大,而要解决这个弊端,就要下狠手,最后天怒人怨,反而引起大患。”

    史平是孤儿,从小在京营里长大,其实不懂民间的事,听到将军的话,只觉不可思议,怎么会如此呢。

    “你啊,别想太多了,想得太多,容易钻牛角尖,年轻人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正经。”王信嘱咐道。

    史平听到将军的吩咐,信服的点了点头,并不怀疑将军的话。

    诸事一一理顺,雁门关的粮草也恢复了不少,王信清点大军,准备出发大同。

    这回许多人赶来相劝。

    兄弟在太原做官的顾时劝慰道:“将军何必多事,等朝廷旨意即可,如将军带军去大同,岂不是送理由给冯节度。”

    相比较顾时在意大同的稳定,郑永廉更担心王信,出声认可道:“是啊,大同军马多,万一”

    “我敢去,就不怕他乱来。”王信笑道。

    他知道众人担忧什么,更不会去赌冯庸讲规矩。

    只是要清楚朝廷派自己来雁门关的目的,的确有对付冯庸的想法,但是对付冯庸,关键不是冯庸,而是野胡部。此次出关,对胡人的战斗力心里有底,野胡部也是胡,所以王信有信心。

    但是野胡部加上冯庸,王信就不得不担心了。

    冯庸可以不管不顾野胡部,因为平衡被打破了,现在的他必然期望野胡部闹得越大越好,让朝廷更加忌惮他,重回以前的态势最好。

    自己却不行,野胡部闹大了,等于自己没把事情办好,何况自己也不会坐视胡人侵扰百姓。

    如果为了争权夺利就把百姓当牺牲品,那与自己以前最讨厌的人有什么区别?
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么越早解决冯庸越好,解决了冯庸,自己才能全力以赴的防备野胡部,可自己的兵力毕竟有限,跑断腿也顾不上整个大同。

    那么解决冯庸的同时,还要最大程度的不让大同的军事体系遭受破坏。

    犹如雁门关当初的守军,的确没什么战斗力,可胡人没有多少攻城的能力,守住各处的关隘,而不是看见胡人就逃跑,作用已经不小了。

    何况大同还是有不少精兵的,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精兵,为了冯庸的私人欲望而葬送。

    所以明知道自己去了大同会很被动,但自己还是要去,光明正大的过去,把冯庸的歪理也给堵在他的嘴里。

    突然间,王信有些理解了当初伟人冒着生命危险的举动,明知道是阴谋还要去。

    当然自己没有那么伟大,自己是因为有凭仗才敢去。

    不顾众人的阻拦,乡绅们的疑虑之中,王信带着两千多人马全副武装出发,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去打仗呢。

    沿途州县自然不会供应粮草,没有收到通知,而且也不是没有听闻消息,反而极其提防,生怕这支军队冲入城内,紧紧的关闭城门。

    河西营如常的行军,丝毫没有停留,此次出发带足粮草,如将军所言,一路所过秋毫不取。

第181章 争取人心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